副院长汪贤武:三届一次教代会学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5-06-29 浏览次数:

立足新起点 争创新业绩

为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三届一次教代会学院工作报告

汪贤武

2015年6月27日

各位代表:

受学院领导班子委托,现在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4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4年,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教职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在教育教学、服务管理、教研科研、技能大赛、招生就业、后勤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立项建设等,圆满完成了二届五次教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党的建设,不断提升组织保障

1.群众路线助推作风建设。对照学院《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持续推进整改落实工作,56项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需要长期推进的4项任务,正在持续进行。围绕“四风”问题,对公务接待、办文办会、评优评先等工作进行了集中治理,进一步规范接待程序,进一步开源节流,高效行文办会。2014年全年,学院“三公”经费较2013年下降了24%,全院性工作会议同比减少13%,会议时效显著提高。完成了新校区办公用房调整、学生宿舍空调安装、老校区干训楼搬迁改造,落实了教师教学电脑、“工作位”改造、主持工作的中层副职享受校内中层正职待遇等实事好事30余件。

2.依法治校完善治理结构。学院严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党委和纪委的“两个主体责任”,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学习考察、调研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学院章程的起草、制定,明确了学院未来发展的基本规则与基本方式,探索管办分离、开放办学、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路径,目前学院章程已经上报,等待批复和完善,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注重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及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3.文明创建提升学院美誉。开展了2014年度院级文明系部文明处室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0个文明系部和文明处室,顺利完成校园道路、景观、楼宇命名,成功当选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获准建设立项。学院在本校网站及各专题网站发布新闻600余篇,其中被安徽教育网、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安青网、中国教育招生在线、市场星报、江淮时报、合肥市公共频道等各类媒体转载发布新闻180余篇。

(二)示范建设扎实有效,学院内涵持续提升

1.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学院主动进行专业调整,2014年停招专业2个,招生专业42个。坚持“素能本位、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暑假完成了2014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北京通航、江苏启东等企业深度参与,进一步优化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召开了第一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研究制定了中高职衔接3+2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启动了示范院校验收和个性化评估的准备工作,并在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了各项验收评估任务。

2.双师素质增强教学能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双师素质水平;组织了第一届微课大赛和第一届教师优秀教学奖(课程教学设计)大赛,2014年16人参加国家级培训,其中,国外培训4人,国内培训8人,企业顶岗培训4人;59人参加省级培训,其中,骨干教师培训38人,双师素质培训21人;选派5人参加高校中青年教师挂职锻炼;49人参加寒暑假企业挂职锻炼实践。

3.教研科研助力教学改革。2014年,全院获准立项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个,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个,省社科规划项目获准立项3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其他省级科研项目20个。全院公开发表论文263篇,其中,一类2篇,二类5篇,三类151篇。学院对2008-2013年期间立项且未结题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省级振兴计划部分项目进行了年度检查验收工作,对12个结题项目和38个阶段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教科研成果应用转化逐步深化。

4.技能大赛普惠师生成长。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赛代考,考赛合一,建立了国家、省、院三级技能竞赛机制,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学生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在201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共派出49支参赛队,获得一等奖21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11个。2014年国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总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学院还同时圆满承办了旅游类、英语口语省级赛项,组织开展了全院第一届技能节,检验了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技能。学院重视技能大赛的普惠与成果转化,校内技能节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均有机会参加技能比赛;举办技能大赛经验交流会,依据大赛方案启动课程改革,注重技能大赛成果的转化。

(三)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1.全员育人践行素能本位切实做好奖、评、助等学生资助工作,全年评选发放国家奖学金6.4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51.5万元、国家助学金352.05万元。重点抓好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举行了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招聘了14名劳务派遣专职辅导员,对新进人员开展《师德与育人》培训。不断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坚持商科特色校园文化,在全院范围开展道德讲堂7期,开展工商大讲堂4期,同时在庐阳校区,开展了意匠讲堂,三大讲堂把理想信念、文学文化、艺术欣赏、社会交往、法律普法知识、大学生活等内容融入其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育人效果显著。组织评选并表彰了4名院级“感动校园人物”,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师生员工。

2.招生就业形势喜人。学院2014年专科实际录取报到3816名考生,其中自主招生录取933人。高考普招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426分,理科372分,艺术类563分,体育类146分,新生理科录取分数全省排名第3名,文科第5名,生源质量大幅度提高。2014年,我院举办了2015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近400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8000余个,近3000名应届毕业生参与现场洽谈,达成就业意向1218人,年终就业率达到95.55%。

(四)广纳资源开放办学,服务保障不断增强

1.对外交流稳步开展。学院深化与北京通航、江苏启东建筑集团等企业的校企合作,学院与江苏启东建筑集团深度合作的酒店管理与创新研究工作室、合肥启徽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与上海万豪酒店集团、无锡文思海辉软件集团等企业签署深度校企合作协议,把企业培训前置到学院进行。积极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接待来自爱尔兰、韩国以及德国来访8批近60人次;拓展了与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交流合作,为学生搭建起接轨海外学习的平台。2014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国务秘书一行17人在BBS1校长的陪同下访问我院,并见证了我院与BBS1学生公司项目签字仪式。

2.社会服务不断加强。14年学院先后为合肥百大集团等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技能鉴定。5月,为合肥市百大集团进行商品营业员技能鉴定199人;9月承办了大规模的社会化考试——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参考考生5600人;10月承办了统计师职称考试,参考考生1294人。2014年学院承担了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30人)、教坛之星(60人)、德育骨干教师(40人)的培训任务,多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基础保障坚强有力。学院稳步推进了二期土地置换工作,基本完成净地交付,启动了新校区二期规划招标。完成了新老校区配电房增容、空调安装、新老物业招标及交接等后勤保障工作,做好了应急抢修和维护工作。荣获了“第一批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合肥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等。投入资金220万元,启动数字化校园项目和无线校园网络建设项目,完成了信息标准、数据平台、离校系统、学工系统等16项工作任务,搭建了院内数据共享中心,实现了无线信号全覆盖,全自动录播教室和教学资源采集与发布平台投入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速实现。

各位代表,2014年,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务实进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丰富了学院的好传统,传递了学院的正能量,推动了学院的新发展,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科学谋划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将成为指引学院未来五年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科学前瞻、严谨细致地制定规划首先要深刻认清外部形势:

一是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在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安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指明了未来5-10年国家、我省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蓝图,未来5-10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我们要深入探讨其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产业政策的调整,要求我们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紧跟产业变化,掌握生产、管理一线人员技术技能需求,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加强研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互联网+”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它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方面,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将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方面,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习方面,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学习的需求与价值;评价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而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我们应以大数据和互联思维重新审视工作,要主动地接受“互联网+”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改造,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在线进行学习和创新创业。

三是我省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挑战。经过升格后十二年的努力,我院已经跻身安徽职业教育的第一方阵,但近年来,其他院校的发展势头逼人,我院要继续领跑,就必须不断超越,如果不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学院的发展就会陷于被动。2015年安徽省实行生均拨款,其实质就是绩效导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已经启动,后示范时代的安徽职业教育洗牌浪潮即将到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同时又要保持定力,从容应对,敢于担当。

四是生源问题带来的挑战。我国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特别是中职直接考本科,加上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生源绝对数量下降,导致未来我们将面临生源竞争,生源的质量会有所下降,2017年全面实行分类招生,考生会用“脚步”来选择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意味着我们要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法,提高实效性,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些挑战进一步倒逼我们在教学和管理上作出实质性的改革,生源是学院的生命线,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创新招生模式,继续采取订单培养、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生源数量和质量。

五是学院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已经由改善外部环境、大规模外延式扩张,向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逐渐转移,加快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目前,学院激发教职工活力的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管理的方法、手段不够先进,管理效率有待一高,一些工作还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教职工活力尚未得到很好的激发。在省内有影响的重点和特色专业不是很多,师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压力大;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的亟待优化,整体素质亟待提升,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领军人物、大师亟待培养。此外,与兄弟高职院校相比,我院硬件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

为此,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各分项规划,认真谋划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各位代表,你们肩负全院教职工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制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需要各位群策群力,献计献策,集中大家的智慧。“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突出特色,建设好二期工程,大胆设计和实施改革项目,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热情和活力,努力改进工作、改革弊端,使学院立德树人的各项事业发展更好、育人质量更高、办学实力更强、社会美誉度更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巍然屹立。

三、以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抓手,全面提升学院内涵

(一)突出特色,全力谋划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今年初,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为我省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立足地方,突出技能,强化特色,提高水平。学院在接受示范院校验收暨个性评估后,立即转入到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的谋划阶段,建议大家,群策群力,聚焦改革,围绕地方性、特色化、技能型、高水平关键词,出智出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体制机制、队伍建设、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重点领域,献计献策。把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与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结合起来,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学院综合改革结合起来,科学定位,整体谋划,共同描绘学院的美好未来。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方面,要立足学院实际,围绕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重视发展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将现有44个专业优化到30个左右。实施“1860”工程,即坚持一个专业面向(即面向现代服务业),打造8个品牌专业,实施60门课程改革。

专业规划、专业布局是学院的投资方向,如果方向错误,越是努力问题会来严重。根据学院的历史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坚持面向现代服务业设置专业,坚决淘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及家长需求的专业,提倡将电子商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等三大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创新新专业,对接新产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领先、质量优良的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

课程是专业的载体,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和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每个专业都必须集中力量抓好核心课程建设,按照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能力要求,重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大胆实施课程改革,三年内学院资助完成60门主干课程改革任务。启动创新教育,努力在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的结合、渗透上有新突破,在课程改革中植入创新基因,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创新。

加大引进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力度,校企联合进一步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到企业挂职、国培计划、质量提升项目等方式,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完成商科跨专业实训室建设,建设开放式实验实训基地。提高庐阳校区利用率,引企入校,联合创建技术工艺传承创新工作室,技术大师工作室,启动师徒制培养模式试点,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支撑。

(三)软硬并举,增强保障能力

1.深化三项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改革院内管理体制。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意见”,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活动。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建立职能定位清晰、资源配置合理、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提高效能、增强活力和调动积极性的二级管理体制。我们将实施目标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提高学院管理效能。,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提高工作执行力,增强服务师生意识,加大工作激励与问责,提升工作效能,最终形成人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局面。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营造有利于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氛围。完善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分配制度,修订教师课时费发放标准,推进养老保险、绩效工资等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优劳优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改革办学体制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理事会,逐步深度校企合作,形成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办学体制,将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与学院人才培养标准无缝对接,推动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创新。

2.加紧推进学院二期工程等相关建设。学院硬件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学生住宿条件亟待改善,实训室场地不足等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意度,二期土地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为此学院上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反复努力和争取,目前学院二期土地置换工作已基本结束,前期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新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综合楼、实训楼、体育馆等将陆续开工建设,学院将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建设”的基本思路加紧展开,未来大家将会看到一个学习生活舒适、教学条件现代、功能设备齐全、人文与现代交融的校园。

在此之前,学院今年将添置学生宿舍用品,改善学生住宿条件。设计规划校园绿化、大门、教学楼防滑工程、校园道路“白加黑”等工程,全面改善学院面貌,提高师生满意度。

3、加速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带来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为迎接“互联网+”浪潮的洗礼,学院在2015年将进一步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步伐,要科学地设计和投资创建智慧校园的软硬环境,以校企资源共享和远程实时教育为核心,加速推进校园网基础平台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数字文献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其中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和资源库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保障度。启动OA系统建设和一卡通工程,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为学院过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见证和分享了学院发展的重要成果。但发展没有尽头,改革仍然在路上,未来几年新一轮的高职竞争将异常激烈,学院的发展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为了大家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一心,更加努力地奋发有为,发扬优良传统,开拓创新,本色做人,角色干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执行好,为实现学院的新发展和新跨越作出应有的更多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 上一条:
  • 下一条: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