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线路检测3003
“十二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学院“十一五”事业回顾
学院“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科学决策、跨越发展,一手抓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提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追求卓越、创建一流、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愿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为总体战略,全院上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经过五年的勤奋努力,学院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学院“十一五”事业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实现各项规划目标,学院跻身全省高职院校先进行列,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实际投资1.8亿元,由七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广场构成的现代化的新校区终于落成。校园面积由建院初期的50亩土地,发展到现在的510亩;由建院初期的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发展为18万平方米;由建院初期的资产总额4千万,发展到仅新区资产评估价值4个亿的规模,办学基础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校区教育功能齐全,设施配备先进,建筑色泽柔和,环境美观优雅,紧邻主干道路,交通便利顺达,是理想的高校校园。
2、内涵建设成果丰硕
学院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内涵,截至目前,学院为省级示范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示范最高票);5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理实一体”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14本教材被评为省级规划教材;学院图文信息中心被确定为省数字图书馆高职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42人分别获得主持省级教研课题、人文社科课题和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国家级教科研课题项目一项;获得省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共5项;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坛新秀和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另,还获得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优秀教学管理集体和个人各一项。与此同时院级质量工程也全面启动。质量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学术氛围,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编写教材、撰写论文、研究课题,在教科研活动中,教师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加快了人才成长的步伐。
3、实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
学院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实训大楼、中职师资培训等楼中建成各种类型的实验实训室48个。其中,实习宾馆、实习超市、大学生创业园、烹饪实训基地、造型艺术中心等为生产性实训场所,其它为模拟仿真、虚拟情境实训室。实验实训项目基本覆盖学院所设专业,能够满足各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需要。校企紧密合作单位102个,校企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互派教师,培训员工,相互挂职锻炼,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联手开展技能竞赛,进行专业技能鉴定,组织学生认识实习和阶段性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就业。
4、图文信息中心跻身一流
图书馆的建设历来是学校的标志性建设,我院图书馆大楼2008年完工,2009年投资1000万进行设备安装、图书采购,2009年9月建成使用。集千兆速度的网络中心,400台电脑、80万册电子读物的电子阅览室,40万册纸质藏书的书库,500 多个品种的报刊杂志阅览室,多功能于一体的图文信息中心成为学院师生的主要活动场所。2009年,图文信息中心被评为安徽省唯一一家高职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
5、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绩突出
学院高度重视首轮评估,以评估的指标要求为指导,以迎接评估作为学院发展的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通过评估,加快了基本建设,更新了教育理念,规范了各项管理,促进了教学改革,加强了队伍建设,形成了特色文化。2009年下半年,省教育厅组织评估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
6、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省内领先
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考赛合一的评价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锻炼。近年来在省及国家举办的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53项、其他奖项75项的好成绩,特别是在2010年4月份教育厅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院在参赛的五个项目中,物流、ERP、动漫、网络技术、环境艺术均获得了一等奖,取得了全省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并因此于6月份代表安徽省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流、楼宇智能化两个项目的比赛,分别取得了全国第4名一等奖和第19名三等奖的好成绩。教育厅厅长程艺专程发来贺信,褒扬我院实现了我省在全国职业大赛上的“金牌零的突破,为安徽争得了荣誉”,同时勉励我院“希望再接再厉,创造我省职业教育品牌!”
7、师资队伍茁壮成长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院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学院按照“以培养和引进为基础,以稳定人才为重点,以用好人才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教学团队的人才结构和质量。现校内教职工289人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1人,占专任教师的50%。学院鼓励教师进行进修与深造,加强知识更新,制定相关制度,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口交流,特别是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出要求,以保证教师知识的先进性和双师素质的提高。
8、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有效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学院完善了“组织全员化、指导课程化、招聘市场化、手段现代化”的就业工作机制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毕业生以思想品德好、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2008—2010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教育厅评为全省就业先进单位。2010年还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9、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够完成46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在为本校同学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相关部门和人士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学院还与多家商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培训关系,每年为五星电器、苏宁电器、商之都、百大集团等企业培养上千人次的一线员工和业务骨干。学院设有安徽省中师培训中心与安徽省中师培训基地,年均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500人以上。学院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与韩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国多所高校结为兄弟院校,现已有师生100多人次来往交流、学习培训,部分学生赴国外高校攻读学位。
10、特色校园文化强化育人功能
学院始终强调文化育人的功能,在校园内努力塑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学校、企业、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经过精心的策划,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实训楼内的实践文化、图文信息中心的阅读文化、实习宾馆里的企业文化、以及小桥流水、绿树奇石校园特有的学习生活文化等,如画龙点睛使得全新的校园更加靓丽,特别是两个广场上以立足商科定位、继承徽商精神为主题的两尊雕塑更是主题鲜明,彰显特色。整个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浓郁,隐性教育效果明显。
回眸“十一五”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务实、超强的战略能力,教职员工勤奋努力、特别能战斗的艰苦奋斗精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是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经济的腾飞,对应用型人才的强劲需求,以及国家鼓励经济、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是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宣传,企业橄榄形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提出,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提高,是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客观基础;学院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我院实现健康的平稳的跨越发展的策略保障。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学院升格时间较短,历史积淀不够丰富,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国家示范的标准、群众对教育高质量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学院前期发展,学习借鉴的成分比较大,较多强调规范,差异化发展不足,特色不明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各类人才的需求;学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够,在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理顺高校、政府、社会三元互动的关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都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缺少名师领军,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专业素质、双师素质、辅导员素质三能合一的教师团队还需进一步的培养。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十二五期间予以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学院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和学院的战略处境
1、高职教育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变、机遇期。
国家于今年先后制定并出台了2010年—2020年教育、人才、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三个规划纲要共同构成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成为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建设的战略指南。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2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的重要特点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规划》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三要牢固树立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教育部教高【2010】8号文件关于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意见以及安徽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高教强省、职教大省等相关战略性文件,这些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提供了机遇。
2、商科教育面临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为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上发生了战略性变化,为商科教育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机遇。
3、区域经济发展对我省职业教育提出了人力资源需求
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文化和旅游、房地产、居民服务、农业和农村服务等八大服务业,全面增强服务业对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的支撑能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合肥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通过“十一五”及更长时期的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
安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过去高校毕业生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状况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新的战略部署,促进了安徽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本地高校的发展创造了大发展的环境。
4、出生率下降等原因造成生源质量、数量相对下降的挑战
随着9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学生数量下滑趋势,近年来,安徽高招生源每年递减1-2万名,未来高等院校将会出现生源不足的困境。另外,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开放,又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生源流失和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挑战(生源出的多,进的少)。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源将会成为考验各个学校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5、学院社会美誉度高、战略处境优越、竞争力强
经过51年办学、建院7年的积淀和发展,特别是省级示范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的高票当选和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推荐单位等荣誉,标志着学院已跻身省内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成为商科特色的一流学院。社会美誉度的提升,使得我院连续三年招生录取成绩位列全省高职前四,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8%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在各自的领域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均取得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学院在同类院校中比较优势明显。
综上,我院“十二五”期间,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战略举措,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及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应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主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学院的大发展。学院扎实的基础,丰富的内涵,高涨的士气为学院的新一轮腾飞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战略
学院十二五期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师生员工对一流院校、打造高质量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事业目标的追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快速发展、特色发展为主线,针对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所处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会、优势与障碍,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宏观指导,确定学院“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以质量建示范、以特色创品牌”。
具体战略是:实施“ 品牌战略 ”“ 差异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
战略总目标是: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通过省级示范院校的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示范院校。
战略的具体目标是:
1、基础设施锦上添花。在稳定现有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在学院周边再调整或增加土地100亩,使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完全到位,新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提升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职员工一专多能。支持教职员工的个人成长规划,通过定向培养,使得教师一专多能,成为专业素质、双师素质、辅导员素质三能合一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3、提升质量完善标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商科“窗口”行业要求,坚持“三证”(思想品德表现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好”(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专业技能好、文明素养好)的质量目标,动态地调整质量标准的内涵,保障标准的时代性、先进性。
4、专业建设接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人才质量要求为标准,创建各专业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课程改革,创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
5、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和尝试教育共建的体制机制,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提高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按照一个专业三-五个校企合作单位的比例关系,建设150个左右紧密合作型的校企合作单位。
6、实训条件再上台阶。创建大学生“三创”(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改、扩建实训大楼,扩大实训设施专业覆盖面。预计建设面积2万平米、投资2900万元。
7、校园文化特色发展。在办学的历程中,坚持关注特色校园文化的积淀、凝练、提升。当前,重点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统领,加强思政理论课研究,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企业优秀文化进课堂,创建与企业相近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与企业的共同语言,实现与企业的近距离对接。
8、资讯水平大幅提升。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提升网络品质,拓展服务范围,提高信息流率,实现共享目标。
9、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现有中外教育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的规模和范围。巩固发展与韩国各高校的合作关系,开创与英、美、德等发达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合作。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创建在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共享机制。
10、服务社会全面展开。努力提升学院、系部、教师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在现有以教学服务为主的服务社会能力的基础上,向以技术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收入。
办学定位 :
“立足商科建品牌,工商融合创特色”
面向现代服务业,面向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活动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四流管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步产业化,工商一体化已成发展的趋势。培养现代商科人才要研究这种发展动态,在进行专业教学时,要注意工商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四、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战略措施
1、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过程。
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国家教育总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学院“十二五”期间,以“追求卓越,创建一流,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愿景,以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骨干院校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示范院校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以质量建示范、以特色创品牌 ”为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商科建品牌,工商融合创特色”的办学定位。深入研究“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谐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实施“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专业建设,以 “校企对接”为路径,不断改善各专业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和专业标准,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实施“品牌、差异化、国际化”战略,保障学院协调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后勤服务等学院各项工作中以创建品牌为目标,努力提升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倡导改革创新,提高社会美誉度。尤其是在常规管理先进性、规范化,资源管理节约性、集约化,人才管理激励性、人性化等方面做出标杆;实施差异化战略,学院在工作中,一面倡导学习借鉴先进院校的长处和经验,一面鼓励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创建工作模式,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院特色,以特色创品牌。目前,主要应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做出特色;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吸纳先进的办学理念、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近期,学院的策略是巩固韩瑞、拓展崇实、结盟汉拿,按先近后远、先出后进的方案逐步拓展国际合作关系。通过三大战略的实施,保障学院在质量提升、特色发展、国际交流水平等方面协调发展。
3、创新体制机制,创建办学共建模式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通过建立董事会、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等组织形式,进一步理顺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调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积极性。创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以创出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扩大共建实训基地的规模,企业奖学金的规模,努力办好与洲际酒店集团共建的英才培养学院、与中海物流集团共建的物流信息人才学院、与正泰会计师事务所共建的财务咨询公司等。
4、以三能合一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要制定教师队伍中长期培养规划,支持每位教师的成长规划,出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坚持培养与引进“两手抓”,坚持“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相结合。 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提高”,大力推进“名师工程”、“新秀工程”、“双师工程”、辅导员素质工程,表彰“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既当老师、又当师傅、同时亦是优秀的辅导员。鼓励教师关爱同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重点引进能够把握专业改革方向、精通行业企业相关业务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着力建设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现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90%以上,做到专、兼教师学时比1: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
5、以校企对接为路径,全面展开专业市场化建设
主动跟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诞生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因素,“因变而化”,动态的设置、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建设“素能本位、理实一体”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同时,以创新为理念,以改革为动力,努力探索和创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对接”为路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模式,重新规划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重新审视课程的质量标准和教学的方法、内容,实施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6、以素能目标为核心,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保障体系
在示范院校建设的新平台上,“循规立矩”,确立教育教学新目标,确定常规管理新规范;改革考试、评价模式,建立以素质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的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三证”、“五好”质量评价标准,探索“以赛代考、考赛合一”,理论 + 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质量反馈、分析评价的信息系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7、创建“三创”人才孵化基地,培养学生“三创”能力
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培养双创(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提供和帮助学生获取创业的实践机会。学院决定利用老区改造的机会,投资2900万元,创建面积为20000平米的大学生“三创”人才(创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面向市场,利用校企合作的机制,实施企业化管理,吸引新兴、创新“产品”入基地,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
8、建设现代化网络中心,提升教育教学数字化程度
学院将投资创建数字化校园,提高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综合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创建以网络平台、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数字文献中心建设及其功能开发为重点,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在收集、处理、整合、存储、制作、传输和应用等环节上的能力,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创建校园数字化、虚拟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9、以提供技术服务为重点,全方位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培养输送优质的急需人才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学院多样化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服务社会的贡献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继续发挥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的功能,提高对中职师资的培训质量;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为主要内容,为企业员工和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远程教育,为在职终身学习提供便利,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贡献。
10、“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以学生健康的人格人品、一专多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创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氛围,强调学院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目的性,努力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提供满意的条件和环境。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更加关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的解困与帮扶;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坚持把促进学院发展与促进师生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学院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十二五”时期是我院“建设示范、打造一流”的重要战略期,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应信心百倍,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地将我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名牌示范院校。为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五、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起始之年,同时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大庆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的工作在学院十二五事业规划的指引下,以全面推进示范院校建设为抓手,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目标,全体教职员工应以新平台、新要求、新路径、新目标的新的工作姿态、以创先争优的高标准、高境界投身到新年度的工作中去。这里,我想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围绕中心抓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和成员保质、保先,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党要管党的基本要求。今年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当前的“中心”,就是要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起好步、开好局;就是要按照我省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发展主线,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上发挥高校的科技文化优势,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上取得新进展。落实到我院就是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贯彻落实规划中创先进,在实践教书育人中争优秀。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以丰厚的工作业绩、以理想的校风、教风、学风向党的90华诞献礼。
2、全面启动示范院校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今年学院将全面启动示范校的建设,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以示范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今年省级质量工程开评项目有:实验实训中心,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示范校建设周期为三年,今年重点实施三项工程:师资能力提升工程,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每位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逐年分别提出成长项目资助申请,学院实施目标管理,目标实现兑现奖助措施;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以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及专业群的骨干专业为建设点,实施企业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培养与企业有“共同语言”的职业人,实施专业与岗位群的“对接”,以共同的标准、共同的职业素养、共同的职业技能,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网络中心提升工程,提高校园资讯服务水平,实现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网络设施技术一流、教科研信息化程度一流的目标。
3、启动老区改造工程,增强学院办学实力。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近期主要的举措是“提标化债”,国家审计署、财政厅、教育厅正紧锣密鼓的开展此项活动,申请、审核、申报、核准,我院积极配合,争取最大的支持。与此同时,学院的财务状况会趋向好转,为保证学院持续地又好又快的发展,学院决定启动老区改造工程,在进行老建筑出新的同时,新建三创人才孵化基地。资金条件许可,还积极准备新区学生餐厅、实训大楼、室内乒乓球馆的扩建工程。基本建设之前,要认真做好建筑设计、事业规划。开工之后,要很好处理工程与教学的关系。完工之时,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要同时实现。
4、落实绩效工资改革,保障职工福利待遇
今年是事业单位改制、绩效工资改革的实现之年,学院一方面要认真落实政策,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以最佳方案、最大利益实现教职员工对事业的追求和合理的福利待遇。在科学设岗、合理规划岗位职责、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兑现等各个工作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上下结合、阳光运作。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的事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