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学习渐成趋势。而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对教育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又将如何推进?这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上,各界人士就教育信息化畅所欲言。
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
三网融合,让泛在教育成为可能
在教育信息化走出课堂,走向校园的同时,由于网络、通信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兴信息化应用,也让教室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网络、通信等手段的帮助下,学生即使不在学校,也可能方便自由的获得课程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而各地区各个学校之间也正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由于资讯获取渠道、信息交互方式的丰富,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学历教学,而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更为广泛的教育领域内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因而,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服务于“泛在教育”的发展需求,切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将成为以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重点。
“由于技术应用的创新与普及,传统教学模式及授课方式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前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以后的教育方式更多的在主动性、移动性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徐晓兰说,为了满足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规划纲要》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师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众多的实践表明,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教师背负着多方面的任务,如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教学试验、资源建设等都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思维,那么将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转变。”她表示,三网融合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统一的标准,使网络、终端、业务实现融合,使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最简单直接体现就是“三屏”合一,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这意味着未来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全方位满足通信、电视、上网等各种多元化应用需求,让受众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享受视音频和个人信息服务。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三网融合的最大受惠群体都是普通消费者。
“目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已经进入了建设、应用并重的阶段,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基础建设的推进依然不能松懈,但是在各地已经具备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教学质量,缩小数字鸿沟无疑显得更为紧迫。”她认为,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或信息共享方式,教育信息化如同没有“引水之渠”;如果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教育信息化如同“无源之水”。在“渠道”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如何“通水”将是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点。而三网融合的推进无疑将对“通水”起到积极的作用。
业界分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刘英: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内涵的拓展,学习资源服务面将进一步扩大,需求日益多样化;二是学习者对继续教育资源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三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资源设计、开发提出更高要求;四是越来越多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将对国内资源建设与共享提出新的要求;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将对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资源建设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二是高质量的优质资源缺乏,且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三是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四是资源建设标准不完善,推广应用不够;五是资源建设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六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不完善,兼容性不够;七是数字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刘英处长特别强调,在推进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工作中,要大力推进公益性和市场化的资源建设;要加快推进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标准建设,建立资源认证体系;要加快建设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服务体系;要尽快推进建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化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
据介绍,教育部近年来启动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探索开放大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项目。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研制、重大项目实施、相关科学研究的力度,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开放与共享,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和特点
“我在做一个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调查时,一个学生表示,之前在教室里用黑板上课像是在喝白开水,现在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像是喝可乐。” 王珠珠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化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过去的课件很大程度上是简单的展示,是一个事实的呈现,将来更多的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学习情况能够给出不同的建议,这样的改善将会改善人类的学习。
王珠珠参与了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制定,她表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的规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大致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然而,我们现在教育信息化处在国际环境中还大致处于应用水平,从全国来说,总体上处在全面普及应用阶段,也就是说我们整体上走过了信息化起步,过去十年应该说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到应用的阶段,未来的十年应该是从应用到创新的阶段。
在这样的发展中,教育信息化呈现出来四个新特点:第一,指出支撑作用的同时强调引领。这一点是十年规划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在落实中需要把握的关键。如果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信息化发挥了工具的手段作用的话,未来就要让它发挥引领的作用,这有对教育的引领也有对技术的把握;第二,在应用普及的同时要强调融合;第三,强调“能力”。下一个阶段要提高整体能力,不单是基础设施能力,教师的应用能力,而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工具、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的提升,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能力的提出是整个规划需要落实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第四,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保障。在这次规划中,发展思路被总结成“政府领导,市场驱动,市场需求,多方参与”的16个字。
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
数字化教育“云”影渐现
“谈到数字化教育发展,我们现在有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校园文化、数字化校务系统、家校舍互动系统、移动学习环境……用现在的概念讲就是云技术的应用。”会上,祝智庭介绍了通过系统整合,向云上数字化学校发展的教育网框架,并称云计算掀起了一场从购买设备到购买服务的网络应用革命。
“关于云计算的经济价值,表面上看并不太省钱,但是实际上它有非常好的价值,它的经济意义表现为隐性成本大为降低。”他说,全球的云场到底有多大呢?根据美国的一个公司预测,这是全球的信息化产业的大蛋糕,大概有25000亿美元,具体多少还没有算出来,现在云产业已经布满了全国,建立了大量的数据中心,但是我觉得这仅仅是云产业的一方面。现在很多企业也都在云计算,云计算的价值应该是越来越大,会产生更多的价值。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要得到真正的云平台,而不是星星点点的‘梅花桩’。”祝智庭认为,有了云平台以后可以支持大家进行全天候的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样一来就会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比如说终身学习,因为正规的学习时间有限,如果稀稀拉拉地学也没有用,在云技术平台下,正式的学习带宽就增长了,进入长尾经济的理论,这个学习量也是非常大的,就会影响学习的变革。
他表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云”,实际上我觉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学习终身的云,也就是说没有了网址限制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现在还有一个发展趋势,家庭云和个人云,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总之,云技术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机遇,它使得平台服务生态化,资源汇聚共享化,知识创建协同化,学习服务个性化,终身学习泛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