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学生群体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营造校园和家庭反诈浓厚氛围,合肥市教育局、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9月4日至6日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线上直播活动,围绕高发案件类型开展反诈宣传,必赢线路检测3003师生积极主动按时参与学习。
课程围绕大学生群体最容易碰到的6类骗局进行了详细讲解。
1. 冒充公检法类骗局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同学们取得联系,以同学们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同学们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为阻断同学们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公检法等政府部门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不会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拘逮捕证等法律文书,遇到民警上门预警劝阻一定要积极配合。
2. 刷单返利类骗局
诈骗套路: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同学们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同学们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同学们不断转账。
警方提醒: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在校学生是主要受骗群体之一。
3. 虚假征信类骗局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同学们之前开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百万保障、金条、白条等服务,或申请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或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予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同学们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百万保障”均属免费服务,不存在到期自动扣费情况;凡是自称京东金融平台客服,提供消除不良个人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修改。
4. 购买演唱会门票类骗局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发送虚假链接,或自称有“内部渠道票”“黄牛票”转售,或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售票信息,或伪自称票务平台客服,声称购票订单有问题需退款或重新支付,引导你点击虚假链接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进行诱骗,同学们付款后并无法收到门票,或直接被诈骗分子拉黑删除。最终,不但遭受财产损失、错过演唱会,还要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警方提醒:购买演唱会门票务必选择正规票务平台,不要轻信“内部渠道”和“黄牛票”,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客服信息。
5.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骗局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同学们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同学们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同学们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同学们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在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时,要保持警惕,要通过官方平台或购买渠道进行核实,切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6. 虚假网络游戏交易类骗局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同学们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同学们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等物品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
本次直播课旨在营造浓厚的反诈氛围,帮助高校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将认真总结此次学习内容,警惕各种诈骗陷阱,提升自身的防骗能力;许多同学还表示,课后要把所学的防骗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反诈意识,形成良好的防诈氛围。(撰稿:万嵩;审核:丁闯)
(注:文中“6类骗局的详细讲解”材料来源:“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必赢线路检测3003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安全教育
下一条:开学安全第一课——不做电诈“工具人”
【关闭】